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阿新社巴库9月14日电
近日,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为庆祝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举办了主题线上活动,庆祝这个仅次于中国新年的第二大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赏月和庆祝丰收的日子,对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意味着家庭团聚、和谐幸福和对亲人的爱。
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方院长拉菲克·阿巴索夫首先介绍了中秋节的历史,指出这个节日与阿塞拜疆古代的秋季节日“Kovsach”极其相似,都是与家人、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Nigar Badalbeyli在活动上介绍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例如,这一天在中国几乎所有家庭成员会欢聚一堂,欣赏着明亮的满月,吃着月饼,向远离家乡的家人和朋友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巴达尔贝利指出,在中国,这一天大家会举行“月亮节”:悬挂象征家庭团圆的鸟、鱼和水果形状的灯笼,表演舞龙和舞狮,送孩子们玉兔小雕像等。
在活动中发言的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区域研究和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学研究系的学生们讲述了与中秋有关的一些传说,如古代英雄后羿、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为何会飞到月亮上去,还有玉帝和月兔的故事等等。
随后学生们朗诵了中国古代诗人歌颂赞美月亮的诗歌,包括宋代诗人苏轼最著名的诗歌《水调歌头》。
巴达尔贝利还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最传统的美食—月饼。月饼象征着美好生活、家庭幸福和团圆。圆圆的月饼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制作月饼的馅料一般会用到蛋黄、豆子、莲子和水果等。